余氯在線自動分析儀是保障飲用水消毒效果的核心設備,其電極性能直接影響檢測精度和供水安全。電極更換作為日常運維的關鍵環節,涉及化學試劑操作、精密儀器調試及電氣安全管控。本文從標準化流程、風險規避及質控驗證三方面,系統解析電極更換的注意事項。 一、更換前的風險評估與準備 1. 環境安全核查 關閉監測儀電源,懸掛“禁止合閘”警示牌,避免帶電操作引發觸電或短路風險。 檢測余氯濃度:使用便攜式DPD比色計確認水體余氯≤0.1mg/L,防止高濃度氯氣揮發刺激呼吸道。 通風條件確認:作業區需安裝防爆型排風設備,確保揮發性試劑(如電解液)濃度低于爆炸下限(LEL)。 2. 物料與工具準備 電極選型:核對原廠型號(如哈希CLX700采用復合膜電極),禁止混用不同品牌電解液。 校準試劑:配置零氯水(亞硫酸鈉還原法)和標準液(1.0mg/L有效氯溶液),誤差需≤±2%。 防護裝備:佩戴N95口罩、丁腈手套及護目鏡,避免電解液(含KCl/AgNO3)接觸皮膚。 3. 系統狀態檢查 記錄更換前3天監測數據波動范圍,作為基線參考。 檢查流通池內壁是否附著生物膜,若存在需提前用10%檸檬酸浸泡清洗。 二、標準化更換操作流程 1. 舊電極拆卸 關閉進水閥門,排空流通池殘余液體。 逆時針旋轉電極固定環,緩慢拔出電極體。注意避免拉扯信號線,防止接頭焊點脫落。 用無塵棉簽蘸取純水清潔電極插座,清除氧化物或結晶鹽(如AgCl沉淀)。 2. 新電極安裝 激活處理:將電極浸泡于原廠電解液24小時,恢復離子膜滲透性(非激活電極靈敏度下降30%以上)。 密封測試:在螺紋處纏繞3圈PTFE生料帶,手動旋緊后使用扭矩扳手加力至1.5N·m(過緊易導致玻璃膜破裂)。 信號校準:通電后進入“電極狀態”菜單,確認阻抗值處于5-15kΩ正常范圍。 3. 系統復位調試 執行三點校準:依次通入零氯水、0.5mg/L和2.0mg/L標準液,斜率需達到95%-105%。 調整采樣周期:新電極響應時間通常為30-60秒,需將監測儀讀數間隔同步延長至90秒以上,防止數據振蕩。 三、更換后性能驗證與檔案管理 1. 交叉驗證機制 連續72小時對比在線數據與實驗室DPD法結果,允許偏差≤±0.05mg/L。 使用模擬信號發生器輸入4-20mA標準信號,驗證變送器線性度誤差是否<1%FS。 2. 全生命周期追蹤 建立電極更換檔案,記錄序列號、激活時間、校準數據及失效原因。統計平均壽命(通常為12-18個月),優化備件采購周期。 對異常損耗電極進行失效分析:如膜破損(圖2)、參比液干涸或導線腐蝕,針對性改進運維策略。 余氯在線監測儀電極更換是一項融合化學、電子與機械知識的精細化作業。只有嚴格執行標準化流程、精準識別風險點并建立閉環管理機制,才能確保水質數據的真實性與連續性。隨著智能傳感技術的發展,未來電極更換或將實現遠程自診斷與機器人輔助操作,進一步提升供水行業的安全運維水平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5tww.com/newss-3611.html
|